自費出資500多萬元耗時數(shù)年建成
義烏六老漢和一座紅色記憶陳列館
義烏六老漢和一座紅色記憶陳列館
2021年06月22日 18:56:39 來源: 浙江在線-浙江日報 作者: 記者 徐曉恩 何賢君 通訊員 李曉艷 傅柏琳
前洪紅色記憶陳列館迎來一批參觀者。
插彩旗、拉橫幅、拍合照……6月21日,義烏市前洪紅色記憶陳列館迎來一批全省各地的參觀者,讓館長吳深移忙得不可開交。這樣的忙碌,已經(jīng)成為他的生活日常,“參觀的人越多,我就越開心,越有成就感?!?/p>
這個藏在義烏北苑街道前洪村的小小陳列館,背后有一個感人的傳承故事——吳深移、吳偉春、吳洵智等平均年齡近七旬的6位村民,自費出資500多萬元,耗時8年,輾轉(zhuǎn)全國各地搜尋資料和紅色物件,建起了陳列館。6名老漢中,年齡最大的78歲,最小的也有57歲。
1927年,前洪村成立了義烏縣第一個農(nóng)民協(xié)會、第一個農(nóng)村黨支部。90余年,一代代前洪人始終堅持紅色傳承。先后有11名村民參加革命斗爭被捕, 6名同志獻(xiàn)出了寶貴的生命。村里有41名抗美援朝老戰(zhàn)士,還涌現(xiàn)了不少夫妻上戰(zhàn)場、兄弟上戰(zhàn)場的生動事跡。
從小,吳深移他們就聽父輩講述這些革命先烈的紅色故事?!皯?zhàn)爭年代,前洪村村民作出過重大貢獻(xiàn),他們的故事值得學(xué)習(xí),他們的精神更應(yīng)光大?!?014年,借著籌建文化禮堂的契機(jī),以吳深移牽頭的6名老漢萌生了辦陳列館的想法?!斑@里有很多珍貴的東西,是個寶藏?!币淮闻既坏臋C(jī)會,省黨史辦專家的一句話,更堅定了他們的決心。
資金從哪兒來?資料、展品去哪收集?對文化水平不高的6名老漢來說,困難重重?!耙婚_始我就賣了一套房,把展館房子建了起來?!蹦嵌螘r間,吳深移帶著兒子吳俊成,天天泡在工地上,吃泡面、啃大餅,對自己“吝嗇”的他,一有錢就砸進(jìn)陳列館。
見吳深移不惜血本地籌建陳列館,其余5人也不甘示弱。“我們出的錢不多,就多做點事情。”吳洵智牽頭整理陳列館的檔案資料,是6人組中的“文書”,“聽說哪里有史料,幾個人一約,就找過去了?!焙贾?、江蘇、北京……為了拿到一手資料,大家都是自掏腰包全國各地來回奔波。
一次,為了證實革命先輩吳溶滄于1920年在上海參加過“滬濱工讀團(tuán)”,吳洵智一行人先后在蘭溪、浦江找到了他的書信復(fù)印件,后來又跑到省黨史辦找到原件才作罷。
吳偉春負(fù)責(zé)項目施工、吳力群負(fù)責(zé)安保……大家分工明確,干得不亦樂乎。6名老漢的努力,村民們都看在眼里。在他們的感召下,大家主動捐款,集資18萬元支持陳列館建設(shè)。
“去我家找,有什么老物件,你們都可以拿去?!甭犝f陳列館在征集紅色物件,村民吳洵玷主動“獻(xiàn)寶”,叔叔吳溶滄90多年前使用過的一張古式竹制書架,成了陳列館的珍貴藏品。
2018年8月,義烏市民政局、文化局正式批準(zhǔn)成立“前洪紅色記憶陳列館”。6名老漢為之不懈努力的紅色記憶陳列館名正言順。
前洪紅色記憶陳列館目前占地2149平方米,場館面積398平方米。陳列館藏品300多件,涵蓋名人手稿、書信、文集、舊書籍、圖片、證書、獎?wù)碌日滟F藏品。
“建這個陳列館,就是把紅色資源利用好,把紅色傳統(tǒng)發(fā)揚好,把紅色基因傳承好,給后人留下這些珍貴的紅色記憶。”吳深移說。